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 接地体的施工要求有哪些呢?
接地体分为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什么是垂直人工接地体和水平人工接地体?如何埋设接地极1?埋在地下与大地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也称为接地极,接地体的接地体类型埋在土壤或混凝土中,直接与大地接触并起散射电流作用的金属导体成为接地体,本工程的接地系统分为直击雷接地和电涌保护器接地,两根φ 20× 1500镀铜钢筋串联成一组垂直接地体,三组垂直接地体用于直击雷接地,三组垂直接地体用于电涌保护器接地。接地体间距宜为5m,场所有限时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3m,水平接地体 95mm2镀铜钢绞线。
根据建筑保护类型的不同,分为三类。一、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10欧姆,三类建筑物要求≤30欧姆。防雷接地一般指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对于保护接地,工作接地要求≤4欧姆。没有全面的接地气,或者说不规范。应该叫共享接地,即各种接地使用统一的接地装置,在各种接地要求中接地电阻最小,一般要求≤1欧姆。
延伸资料:根据GB《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建筑物防雷分类”第3.0.2条规定:在可能发生对地雷击的区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制造、使用或储存大量炸药、火药、起爆药、神器等爆炸性物质的建筑物,会因电火花而爆炸。2.爆炸危险环境在0区或20区的建筑物。
(1)接地体顶面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6m,角钢、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的焊接部分应做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焊接处残留的焊剂必须清除。(2)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3 ~ 5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无设计规定时,不应小于5m。
接地体的埋设位置应距建筑物3m。还应距离建筑物或人行道的出入日3m以上。小于3m时,应采用均压带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铺设50-90 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4)接地体铺设后,基坑回填中不应有石块和建筑垃圾。(5)室外取出的土壤不应具有强腐蚀性;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6)当接地装置由多个子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
1。防雷与接地国家标准(GB)建筑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2。相关标准明确要求本工程为监控系统的防雷保护,包括立杆的直击雷保护和监控系统的电源系统保护。人工垂直接地体长度宜为2.5m,其间距和人工长度水平接地体宜为5m,受当地条件限制时可适当减少。人工接地体在土中的埋深不应小于0.5m,并应敷设在局部冻土层以下,其距墙或基础的距离不应小于1m。接地体应远离窑炉、烟道等受高温影响土壤电阻率增大的地方。
专门为直击雷设计的接地装置与电涌保护器的接地分开,以避免地电位反击,接地体之间的间距应为地下3m。本工程的接地系统分为直击雷接地和电涌保护器接地。两根φ 20× 1500镀铜钢筋串联成一组垂直接地体,三组垂直接地体用于直击雷接地,三组垂直接地体用于电涌保护器接地。接地体间距宜为5m,场所有限时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3m。水平接地体 95mm2镀铜钢绞线。
1。埋在地下与大地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也用作接地电极。接地体分为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2、水平接地体可用圆钢和扁钢制作;垂直接地体可用角钢、圆钢和钢管制作。其结构尺寸不应小于:圆钢直径为10mm;扁钢为25mm×4mm(100mm);角钢为45mm×45mm×4mm;钢管的壁厚为3.5毫米,直径为50毫米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中钢接地体的最低规格是根据导电性、热稳定性、均压性和机械强度的要求,并考虑腐蚀的影响而提出的,应严格遵守。在腐蚀环境严重的地区,应适当增加接地体的截面积,或采取阴极保护等措施。3.接地体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一般地表以下0.15~0.5m为土壤干湿交替的地区,接地导体易被腐蚀,故接地体顶面埋深不小于0.6m..
(1)接地体顶面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6m,角钢、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的焊接部分应做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焊接处残留的焊剂必须清除。(2)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3 ~ 5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无设计规定时,不应小于5m。
接地体的埋设位置应距建筑物3m。还应距离建筑物或人行道的出入日3m以上。小于3m时,应采用均压带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铺设50-90 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4)接地体铺设后,基坑回填中不应有石块和建筑垃圾。(5)室外取出的土壤不应具有强腐蚀性;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6)当接地装置由多个子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
水平接地材料埋在冻土层以下,因为土壤冻结时其电阻率会线性上升。一般冻土层厚0.8m(视当地情况而定),垂直接地材料垂直埋于水平接地材料之下。距离地面至少500MM,接地体50*50*2500角钢根据现场情况插入地下。不应小于0.6m,接地体顶面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规定时不应小于0.6m。角钢和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无设计规定时不应小于5m。接地线应防止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接地线穿过墙壁、楼板和地板的地方应安装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管,有化学腐蚀的部位应采取防腐措施。扩展资料:接地体相关要求规定:1。每个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两根或多根导线,并在不同点与接地体电连接。
主要看接地电阻是否达标。我举几个情况:1。原建筑已进行基础加固接地,但不达标,需增加人工接地体(水平和垂直接地体)。2.如果原有建筑不接地,也需要增加人工接地极。3.建筑没有地基(比如一些简易仓库)。有必要对人工接地极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人工接地极是自然接地体(如基础接地)的补充。如果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已经达到标准,则不需要使用人工接地体:人工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通常是混合使用,这样效果会更好,也有只使用其中一种的情况,要看项目,必要的话。
8、接地体的接地体的种类埋在土壤或混凝土中与大地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成为接地体。接地体主要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与大地直接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以及其他用于接地的金属导体称为自然接地体,埋在地下专门用于接地金属导体称为人工接地体,它包括铜包钢接地棒、铜包钢接地极、铜包钢扁钢、电解离子接地极、柔性接地体、接地模块和“高导模块”。
除非注明,文章均由 维安网络 整理发布,欢迎转载。